我们爬上高高的边防。用部队建设的眼光——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提出的“五句话”总要求——全面审视“岗巴营”。
没有发生一起政治、刑事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,没有发生一起军民纠纷和民族纠纷,没有发生一起涉外事件,没有一人被金钱女色拉下水,没有一人要求调离“生命禁区”。
21次胜利完成维护国家主权、维护祖国尊严、反分裂、反蚕食的重要军事行动,年年出色完成以边境巡逻、执勤为中心的军事工作任务,在上级组织的军事竞赛和考核中取得15个第一,连续4年被评为“军事训练先进单位”。
住房、吃水、照明、取暖、吸氧“五难”逐年缓解,自我保障的“造血功能”逐年增强,已经告别住“地窝子”、“干打垒”,食用水砸冰化雪,吃“脱水菜”和“干罐头”的历史,蔬菜自给率达60%,肉食自给率达35%。
在岗巴军营,营连干部平时看得最多的是地图,跑得最勤的是哨卡。营长张正庸上任不到5个月,岗巴防区的道路阵地、防御要点、兵力火器,已经了如指掌,140多公里边防线上的每一个山口、哨位、阵地,都用双脚“丈量”过。他说:“岗巴守得住守不住,直接关系到亚东和西藏安全。在岗巴,随时准备带兵打仗,是最现实的课题。”
九十年代初的一天,岗巴县城突然冒出5位内地姑娘。她们来岗巴开店做生意,在距离“岗巴营”营部和四连营门100米处,先开了一间“芳草地”卡拉OK厅,再开了个“雪山饭店”。经营的目标很明确:在常住人口只有千把人的岗巴县城,部队官兵是最大的消费群体。开店一个多月,尽管天天都有官兵路过此地,尽管站在路边招徕顾客的小姐热情有加,却没有一名官兵光顾。
我们赴岗巴时,“芳草地”已经荒芜,“雪山饭店”也已易主,5位姑娘更不见踪影。
他们在岗巴边防创办起“世界最高”学府——“雪山文化学校”,以“一连一分校”的形式,开设政治理论、军事学术、科技常识、水电技能、摄影书法、家电维修、种植养殖等10门函授和面授课,“岗巴营”每年有80%的官兵自愿选学其中一至两门课程,每年退伍的老兵都学到了一至两项基本技能。
1993年5月,总后勤部副部长到岗巴检查工作。将军问士兵:“我是总后领导,你们有什么要求提出来,我一定尽力解决。”士兵红着脸回答将军:“我们想喝一碗青菜汤。”将军用手绢轻拭士兵在渗血的干裂嘴唇:“岗巴吃菜问题,一定要解决。”
在岗巴种出新鲜蔬菜,是代代岗巴军人的梦想。
将军对士兵的郑重承诺不久兑现了。“岗巴营”官兵用总部和两级军区拨的专款,分别在海拔4300米到5300米的不同高度上,修建起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的蔬菜温室群。
一位来自云南蔬菜之乡、名叫李伟的士兵,这年入伍来到岗巴。他从家乡邮寄来一大包有10多个品种的蔬菜种籽,用津贴费买回来高寒山地蔬菜种植方面的书籍,写信恳请北京农科院蔬菜专家杜武峰收下他这个“岗巴弟子”。在专家和书本的指导下,他创造出半地下双层温室和四层保暖育苗法、蔬菜出苗保苗移苗三步法等20多种岗巴蔬菜种植方法,终于使南瓜、黄瓜、青椒、西红柿在岗巴结出希望的果实。
种出蔬菜的岗巴军人,又在岗巴种活了树、种出了草、养成了猪,并创造出海拔4900米养猪10个月长肉100公斤的奇迹。于是在岗巴有了顺口溜:“四连的菜,三连的草,二连的猪……绿了岗巴,稳了军心。”